中国高尔夫球协会40年努力打造“标准化”群众体育赛事

2024年,是中国高尔夫的第40个年头,中国高尔夫球协会也确立了“服务体育强国、服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宗旨,倡导“高尔夫运动要服务群众”。为此,一项目标旨在打造更纯粹大众化的高尔夫赛事——2024君品习酒中国高尔夫精英会员公开赛,于6月5日在贵阳正式启动,贵阳站比赛也在随后举行,这也是该项系列赛事近百场区域选拔赛的第一站。

中国高尔夫的40年,用“大起大落”形容并不为过。从1984年到2004年,前20年的中国高尔夫算是摸着石头过河;从2004年开始,中国高尔夫迎来了飞速发展的十年,当然,在如今看来,很多人说是“野蛮生长”的十年,也有一定的缘由;而最近十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高尔夫“被迫”放缓了脚步,大环境甚至有些“倒退”。

但在竞技层面,从2014年至今,中国高尔夫却有着很大提升。冯珊珊在里约奥运会的夺牌,无疑是对中国高尔夫竞技层面这些年来的发展,最好的肯定。吴阿顺、窦泽成、袁也淳、李昊桐、林希妤、刘钰等一批常年在世界高水平巡回赛征战的球员,也体现了中国高尔夫与世界水平的差距,正在被缩短。而以殷若宁为代表的一批年轻球员,更是近十年中国青少年高尔夫体系最好、最成功的案例。

可正是如此,反而从侧面反映出了中国高尔夫在大众领域的发展缓慢。正因如此,在今年,中国高尔夫球协会更明确了发展“大众高尔夫”的方针。中国高尔夫球协会赛事活动部部长惠陈隆在中国高尔夫精英会员公开赛启动仪式致辞中,就表示倡导“高尔夫运动要服务群众”,是在面对中国高尔夫行业发展,中高协总结经验、调整思路所做出的选择。“在中高协迈入创新发展的新时期,在我们向群众体育赛事新模式迈出探索的重要一步时,我们很高兴、也很自豪有贵州习酒这样有责任、有担当、有热爱、有力量的民族企业不忘初心、一如既往地与我们同行。相信我们彼此携手,定将助力中国群众高尔夫运动创造新标准、新高度。”惠陈隆说到。

其实,在中国高尔夫40年的历史中,中国高尔夫精英会员公开赛并非是第一项面对大众的业余赛事。像业巡赛、中国业余公开赛等赛事,都有着不短的历史,但因为赛事特性以及球员年龄受众等因素,这些赛事逐渐偏向了竞技化,特别是当中国的青少年高尔夫水平不断提升,这些业余赛事更多的已经被“孩子”主导,多少有些偏离了“大众化”的概念。

中高协希望中国高尔夫精英会员公开赛可以改变这一现象,从赛制年龄限制19岁至60岁以上这个区间,就可见一斑。而为了区别如今国内遍布的各种形式的业余赛事,本次中国高尔夫精英会员公开赛不仅是由中高协牵头举办,更是希望比赛在大众参与的同时,让赛制更加“规范化”,不再有如今各种赛事中球员之间的“小彩头”、比赛场上的OK球、计分上的随意性。

中高协精英会员积分赛组委会执行主席陈海洋介绍说在去年的邀请赛总决赛上,赛制就采用了专业赛事的规则,这也得到了当时参赛球员的认可,不仅提升了赛事的竞技性,也给了“自由”惯了的大众球员不同的体验。

有了成功的尝试,今年的比赛,本届赛事组建了“国家级”的竞赛执委会,以专业和权威,为赛事的顺利举行保驾护航。“这么规范化的比赛,很受欢迎。”本次比赛,吴豫黔与他的球队队友都报名参赛,他在与队友的沟通中,有不少球员都表示能有这么规范的比赛规则,让他们在比赛中有着更专业的感受。同时,吴豫黔也表示,本次比赛还很全面的考虑到了一些接触高尔夫球运动时间不长,或者成绩一般、重在参与的球员们的感受,建立了一些嘉宾组,虽然成绩不参与到最后的晋级选拔,但更好的享受了高尔夫运动带来的乐趣,很好的推动了中高协所倡导的“大众化”理念。

2024中国高尔夫精英会员公开赛将分为三个阶段:6月5日从贵阳出发,在近百场区域选拔赛后进入三场半决赛,最后会聚海南博鳌进行一场全国总决赛。从半决赛开始,赛事将设置公开日,对公众开放,这一举措一般只在高水平巡回赛中存在,赛事的这种安排,算是一种大胆的尝试,而对于参赛球员来说,他们几乎都曾是场边观赛的角色,欣赏职业球员的表现,如今身份转变,也是全新的体验和考验。

此外,总决赛期间,赛事还将邀约亚太区的精英选手同场竞技。

全年比赛将有万余名大众业余球员参与其中,规模之大,在中国高尔夫40年的历史中,也是名列前茅。我们期待这项中高协竭力打造的大众业余赛事,可以在中国高尔夫40年这一重要节点,成为助力中国高尔夫运动发展的一记重拳。

相关阅读:

【巴黎奥运会前,国羽主力石宇奇在最后一站重返世界第一】

  • 高尔夫
  • 中国高尔夫精英会员公开赛
  • 中高协
  • 推荐
  •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