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赢得欧锦赛的唯一途径是快速而不破,简单和快速是关键

开赛以来,德国和西班牙代表的A组和B组给欧洲杯定了一个很好的调,德国5比1大胜苏格兰,西班牙3比0痛击克罗地亚,都是主打的速度。无论是西班牙自己还是深受西班牙足球影响的德国,都追求明快的节奏。4231是一个最能发挥速度优势的阵型,维尔茨和穆西亚拉分居两侧(土耳其的耶尔德兹和居莱尔像是在复制这一套),寻求边路以及肋部的空间,并且并非仅仅依靠球员个人的速度优势,克罗斯站在左中卫的位置上直接起球打对角线,形成超远距离的“二次进攻”,这同样也是追求速度的方式,苏格兰就是这样被打垮的。

西班牙结构类似,主教练德拉富恩特融合了巴斯克足球风格,同样是亚马尔和尼科·威廉斯分居两侧,兼具速度和技术。别忘了莫拉塔在反击中的作用,正是来自后场简洁的直塞,让莫拉塔洞穿了克罗地亚的防线。西班牙的速度优势在对意大利时得到更充分的体现,其实尼科·威廉斯还远没有达到巨星的水平,但至少在打击意大利右路防守中看到了这样的效果,来自毕尔巴鄂竞技的小将一次又一次地过掉迪洛伦佐,形成直接威胁,把意大利完全压制在后场,这就是速度的力量。

拧巴的英格兰意大利

相反的,斯帕莱蒂在赛后抱怨称自己的球员“缺乏活力”。作为主教练,他当然无法公开吐槽球员的质量问题,只以“活力”作为替代词汇。这既可以解释为体力,但更深层次的也是速度的缺失(克罗地亚缺乏活力的问题比意大利更加严重)。

开赛以前,意大利不断传来噩耗,左边的乌多吉,右边的扎尼奥洛,这些能提供速度的球员相继因伤缺战。两人都拥有不小的缺陷,却格外受到斯帕莱蒂器重,因为意大利实在太缺乏速度了,只有状态不佳的基耶萨可以利用。于是,斯帕莱蒂为了维持体系,开始寻求进攻层次,整了很多球迷难以理解的“大活”,比如强行拆开国际米兰迪马尔科和巴斯托尼的组合,塞进一个可以带乱对方防守位置的卡拉菲奥里。卡拉菲奥里作为后卫,移动范围巨大,对克罗地亚的绝平球就来自他的助攻,可以看出他的能力,但这样的设置更多也是出于迫不得已,因为斯帕莱蒂相信意大利并不能完全复制国米的进攻层次和体系,于是打出了这样的别扭足球。

同样别扭的还有英格兰和荷兰这样的强队。英格兰比意大利更加拧巴,因为他们拥有了太多不同类型的球员,且在各自俱乐部都占据重要位置。索斯盖特把最好的球员都放进首发,但具体怎么融合,他没有思路。到头来,英格兰最有效的进攻方式依然是最简单的萨卡边路传中,以及凯恩的回接,贝林厄姆这样的高级货越用越低级。

荷兰的问题更加突出,和英格兰一样,他们不是没有速度型球员,但马伦经常游离在体系之外,弗林蓬干脆成了边缘人,原因在于主教练科曼追求的是一套进攻层次的体系。对阵奥地利的进球大战,孟菲斯·德佩已经拿出了顶尖的支点作用,但依然无法解决荷兰的问题,他们的中场根本无法支撑。倒不如放低姿态,压缩空间主打反击来得效果更好。也有一些强队,到了淘汰赛可能才会拿出真本事,或者如荷兰这种定位,也许面对实力更强的对手,反而适合他们发挥自身特点,前提是科曼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

奥地利比强队更成熟

那些发挥出色的中下游球队,基本也都在追求速度和冲击力。瑞士在重用恩多耶,即便他的各项技术都不太成熟,但速度能排进欧洲杯前十。包括将埃比舍拉到边路,也是注重边路进攻的思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斯洛伐克也是一支注重边路的球队,最后一战的进球来自库茨卡的传中,头球攻门的是在维罗纳一年都没怎么头球攻门的中场杜卡,更别提后点包抄专家施兰茨了。罗马尼亚人个个瘦高,但仍能保持身体对抗,冲击力是他们的优势所在。格鲁吉亚能逆袭击败葡萄牙出线,也是依靠的反击速度,米考塔泽和克瓦拉茨赫利亚能够利用个人能力打出成效。

最值得夸赞的是奥地利足球,在水平已经下降很多的欧洲杯上,他们无论从精神层面还是战术层面都是一股清流。第一场就死拼法国,体力耗尽,但最终只输了1球。在一些时间段就地反抢施加压力,同时注重边路进攻,朗尼克的调教(也包括精神层面的调教)让他们比很多强队更像是一支成熟的球队。

朗尼克了解自身的弱点,他充分利用五换的优势,保持这套体系的下限,三场小组赛他毫不意外地换满15个人,几乎将球员们的潜力发挥到了极致。对荷兰进行到第80分钟,他们原本可以接受以成绩最好的小组第三晋级,但让荷兰人没有想到的是,他们想要的是小组第一。队长扎比策长途奔袭之后的下底推射是多么令人动容,即使他的跑动已经发软,但仍能支撑动作不变形,在射门之前甚至还做了个假动作,晃倒了后卫和门将的重心。这才是纯粹的足球,也是所有人都期待看到的足球内容。

相关阅读:

【奥运会倒计时30天,法国几乎没有时间处理剩下的问题】

  • 欧洲杯
  • 德国队
  • 西班牙队
  • 意大利队
  • 英格兰队
  • 奥地利队
  • 瑞士队
  • 荷兰队
  • 斯洛伐克队
  • 罗马尼亚队
  • 格鲁吉亚队
  • 推荐
  •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