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联赛的整体质量有所提高,需要更多有追求的球队

特约足球评论员 傅亚雨

上周末,中超战罢第11轮,全年赛程打完三分之一,跟过去几年相比,中超整体的复苏迹象还是很明显的,没有了几年前新冠疫情造成的客观条件的困扰,反赌扫黑也大幕将落,中超能够、也需要将主要精力集中到球场上了。

11轮过后,中超今年的格局已基本成形。目前积分榜前两位的沪上双雄申花和海港是本季联赛冠军最有力的争夺者,两队不仅积分领先,还是唯二不败的球队,无论净胜球、进球数也都是联赛前二,各项数据反映出他们整体上对其他各队形成了较为明显的优势。当然,五连胜的国安以及身后的蓉城、泰山依旧保持着对领跑者的压力,第一集团已经形成。

这五支球队代表着中超的最高技战术水准,而到目前为止中超赛场上呈现出的多场高水平、高质量的比赛,都由他们制造。这固然跟他们整体实力的领先有关系,但更重要的是这几支球队的主帅,都追求更积极主动、更有侵略性、更接轨现代足球的打法,尽管球队之间的风格不同,但追求高节奏、高对抗的比赛内容则是他们不约而同的一致追求。

在他们的带动下,今年中超比赛的整体质量有所提高,特别是比赛节奏的提升肉眼可见,这是相当积极的趋势。而另一个让人欣喜的趋势是,有更多的中游甚至下游俱乐部,比如河南,比如两支升班马新鹏城和西海岸,都敢于追求更具技术含量、更积极的控球和进攻型的战术,而不是我们传统观念里下游球队必是防守反击,中后场靠人员堆积,前场靠黑又硬外援搞反击的老套路。如果再加上浙江、天津、梅州,武汉等队,中超大多数球队都开始放弃粗犷、低技战术含量的踢球方式了。

诚然,这样的转变,球队在短期内要承受巨大的成绩风险。尽管本赛季中超允许5外援上场,但受制于大多数本土球员技战术能力的不足,或者固有踢球习惯的难以改变,特别是弱队放弃了后场靠堆砌人员形成的“严密”防线后,球队的丢球数会激增,球队成绩的压力是客观存在的,上述提到的几支中下游球队目前的成绩也都不理想,徘徊在降级区附近。但中超大多数球队开始变得有追求,更加追求比赛内容的质量,无论是短期还是中长期,都将给中国足球带来巨大利好。

短期来说,中超比赛变得更快、更激烈,国足最先受益。在接下来的世预赛中,尽管不能保证国足一定能打出令我们满意的好成绩,但至少比赛节奏不会再成为球队或者主帅无法改变的短板。从中长期看,这种变化将对中国足球产生根本性的深远积极影响。

职业联赛是一国足球的金字塔尖,它对球员素质的要求将直接引领着青训的发展方向。当各级青训机构开始锚定中超对球员的更现代化、高质量的要求,才有可能在未来不断产出符合现代足球要求的新一代本土球员,国家队成绩的提升、中国足球的崛起才真正有可能实现。与此同时,中超的比赛的更具技术含量、更具观赏性,更激烈的对抗、更快的速度、更多的进球也将进一步促进球市的火爆、足球文化的萌芽、生长,让中超具备更坚实的生存和发展土壤。

不光是中超,其实各级职业联赛都需要有越来越多更有追求的球队。

相关阅读:

【阿尔特塔:进球后踢得太猛了。哈弗茨:为托特纳姆热刺队干杯】

【申花金门残余势力受阻。斯拉茨基:进攻端需要进一步总结 】

  • 中超
  • 中国足球
  • 申花
  • 海港
  • 推荐
  • 热门